看书谜

看书谜>参谋的起源 > 第5章 姚广孝 毁誉参半的大明第一奇僧(第1页)

第5章 姚广孝 毁誉参半的大明第一奇僧(第1页)

他是大明第一奇僧,也是明成祖朱棣的首席谋士。他身披袈裟,?口念偈语,是一心向佛的僧人。他足智多谋,策划叛乱,是货真价实的智囊。他既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也能指挥千军万马,守城却敌。

他就是毁誉参半的大明黑衣宰相:姚广孝。

在中国历史上,佛教曾盛极一时,僧侣遍布,数不胜数。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那些计定江山的谋略家,灿若星河,熠熠生辉。然而,能超尘脱俗,四大皆空,却仍积极入世、参与世事的僧人,实属凤毛麟角。姚广孝就是这样一位神秘奇特的人物。

姚广孝,幼名天禧,字斯道,法名道衍,号逃虚老人,又称独庵老人、懒阁翁。长洲人。元末明初的高僧,政治家、文学家。朱棣的首席谋士,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

公元1335年,元至元元年。姚广孝出生于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医学家庭,家族世代行医,在当地颇有名望。然而,姚广孝并未继承家族的医学传统,而是在十四岁那年选择了出家为僧,法名道衍。这一决定或许与他内心深处的抱负和志向有关,因为在元朝,实行民族等级制度,汉人难以通过正常途径进入官场。在蒙元统治时期,不仅广修佛寺,更会礼遇僧人,更有甚者,会从僧人中选拔人才,为朝廷所用。因此,姚广孝选择了出家这条路,可能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寻求个人命运的改变。

姚广孝出家后,展现出了非凡的学识和才能。他不仅深入研究佛法,还拜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阴阳术数和兵法。《明史·姚广孝传》记载:“事道士席应真,得其阴阳术数之学。”阴阳术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神秘学说,它融合了天文、地理、历法、数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观察和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吉凶祸福。姚广孝对阴阳术数的学习,不仅让他对自然界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他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规律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他通过研究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以及天干地支的组合变化,来推断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同时,姚广孝广泛阅读儒家经典,云游天下,与明初儒、释、道各家皆有深厚交往,他也逐渐成长为一位博学精深、胸怀韬略的人。姚广孝的这些努力,不仅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他在僧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高僧。

公元1375年,明洪武八年。朱元璋诏令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姚广孝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朱元璋召入京师,但却没获得官职,只获赐僧衣。姚广孝回到西山海云院后,继续过着清修的生活,每日诵经念佛,研习佛法。

公元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这一年,对姚广孝来说,是命运齿轮开始转动的一年,但对朱元璋来说,是不幸的一年。这年,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皇后病逝。朱元璋悲痛万分,为了表达对马皇后的深切怀念和敬重之情,他下令挑选天下有道高僧侍奉诸王,为马皇后诵经祈福。

当时,宗泐禅师任僧录司左善世,在他的推荐下,姚广孝结识了燕王朱棣,两人一见如旧,相谈甚欢。从佛法禅理到天下大势,从治国安邦到个人抱负,无所不谈。姚广孝的博学多才和独到见解,让朱棣对他刮目相看;而朱棣的雄才大略和雄心壮志,也让姚广孝看到了实现自己理想的希望。在交谈中,姚广孝突然向朱棣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臣奉白帽着王。”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含义。“王”

字上面加一个

“白”

字,便是

“皇”

字。姚广孝的意思是,他可以辅佐朱棣夺取皇位,成为天下之主。

后来,在朱棣的奏请下,朱元璋同意姚广孝随朱棣回北平。《明史·姚广孝传》记载:“宗泐时为左善世,举道衍。燕王与语甚合,请以从。”

就这样,姚广孝成了朱棣的心腹和头号谋士。这一年,姚广孝四十七岁。

姚广孝到北平后,任庆寿寺住持,他时常出入燕王府,与朱棣密谈国家大事,为朱棣出谋划策,两人关系十分密切。

公元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即建文帝。建文帝登基之初,便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藩王势力的膨胀。朱元璋为了巩固大明江山,将自己的众多儿子分封到各地为藩王,这些藩王手握重兵,势力逐渐壮大,对中央政权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建文帝深知,若不采取措施削弱藩王的势力,自己的皇位将岌岌可危。于是,在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下,建文帝开始推行削藩政策。

周王朱橚首当其冲,成为了建文帝的第一个目标。周王是燕王朱棣的同母兄弟,建文帝担心他们联手,于是决定先拿周王开刀。同年,建文帝以周王次子朱有爋告发父亲谋反为由,派曹国公李景隆以备边之名经过开封,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迁往云南蒙化。周王的遭遇,让其他藩王人人自危。

公元1399年,明建文元年。削藩的风暴再次来袭,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齐王朱榑三位亲王先后被废为庶人。湘王朱柏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自焚,他的府邸瞬间被大火吞噬,熊熊烈火中,朱柏的身影消失在浓烟之中,只留下一段悲壮的故事。齐王朱榑被软禁在南京,失去了自由;代王朱桂被软禁在封地大同,昔日的威风荡然无存。两个月后,岷王朱楩也未能幸免,被废为庶人,徙往漳州。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数位藩王被削,此时实力最强的朱棣成了众藩之首,朱允炆与朱棣之间的博弈逐渐激化。朱允炆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朱棣。朱允炆的这一系列举措使朱棣感受到了死亡威胁,朱棣明白,这样下去自己肯定必死无疑。

姚广孝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局势的变化,他深知这是朱棣的机会,于是劝说朱棣起兵,抢占先机。为了坚定朱棣起兵的决心,姚广孝还特意找来了相士袁珙,和擅长占卜之术的金忠,他联合袁珙二人忽悠了朱棣,告诉朱棣他的面相就是帝王之相,天命所归。于是朱棣下定决心起兵反抗。《明史·姚广孝传》记载:“”衍遂密劝成祖举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乃进袁珙及卜者金忠。于是成祖意益决。”姚广孝更是亲力亲为,帮助朱棣在燕王府后苑训练兵马、打造军器,为不让噪声外传,他组织修建厚墙环绕的地穴,并用饲养的鹅鸭来掩盖声音,积极筹备起兵事宜。

公元1399年,明建文元年。燕王府护卫百户倪谅告发朱棣谋反,朝廷下令逮捕燕王府官属。都指挥张信暗中向朱棣报信,朱棣便并以诛杀齐泰、黄子澄为名,决定立即起兵,号称“奉天靖难”,史称“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是朱棣一生中最惊心动魄的经历,也是姚广孝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在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争中,姚广孝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智谋和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朱棣的成功登基立下了汗马功劳。

首先,姚广孝以其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在朱元璋拟定的《皇明祖训》中,帮朱棣找到了“清君侧”的起兵理由。所谓“清君侧”,是指建文帝身边,有齐泰和黄子澄这两个谋害皇室宗亲的奸臣,为了不让他们继续害人,所以起兵诛杀他们。众所周知,清君侧的目的从来都不是清,而是君,侧只是借口罢了。但在当时看来,至少明面上显得名正言顺,也有利于团结各地的藩王力量,这让朱棣在举兵打仗的时候,不再是孤军作战。

其次,姚广孝为朱棣守住了根据地。在朱棣率军南下进攻大宁城时,朝廷任命的平叛主帅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进攻北平,企图端掉朱棣的老窝。此时姚广孝被朱棣留在北平辅佐世子朱高炽,在北平防守兵力仅有一万人的情况下,姚广孝临危不惧,他充分利用北平的地理优势,一面指挥守城士兵英勇杀敌,一面派人火速向朱棣求援。姚广孝利用李景隆的弱点,组织守城士兵乘黑夜从城中杀出,取得了重大战果。最终,在朱棣回师北平的内外夹攻下,李景隆大败而归。《明史·姚广孝传》记载:“成祖袭大宁,李景隆乘间围北平。道衍守御甚固,击却攻者。夜缒壮士击伤南兵。援师至,内外合击,斩首无算。景隆、平安等先后败遁。”北平的成功防守,使朱棣在后续的战斗中,有了更为稳固的后方支持和保障。因此,姚广孝守住北平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战术上的成功,更在于对靖难之役的整体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不可信奉  联姻嫁给了前任哥哥,她一胎抱俩  重生之疯批王爷宠上天  我开的真是农场,不是大俄兵工厂  起手磁场转动,我才是一人之下!  被重生女抢亲:搬空钱财后嫁军官  星穹铁道:告白失败就能变强  这个仙尊太残忍:谁惹他就杀谁!  一剑君临  穿越漫威之我是哈利奥斯本  铠甲:无限光影  都市天神归来  诡道神话  梦回1997,我成了网文鼻祖  异能天启录  穿成大佬姐姐的妹妹后放飞自我了  喂!让你拯救他,没让你占有他  穿成邪修,带全员反派飞升  社恐穿成反派,他在恋综磕疯了  被埋二十年后,她复活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

好书推荐:揉碎温柔为夫体弱多病和情敌在古代种田搞基建我有了首都户口暗恋指南星际双修指南我只是一朵云瑜伽老师花样多妈宝女她躺平爆红了你不能这么对我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背叛宗门,你们后悔什么?重生之护花痞少许你三世民国重生回到古代当夫子太子殿下躺平日常我的外甥是雍正公主 驸马 重生重生宠妻时光盗不走的爱人古穿今之甜妻混世小术士高手她带着全家翻身借一缕阳光路过爸爸偷了我的女朋友的东西后妈卷走40万失踪后续